久热国产手机免费视频,日韩精品无码按摩精油,狠狠狠的在啪线香蕉27194,亚洲色精品vr一区二区

金樽美酒:“胡傅溫酒樽”上的民族交融華章

來源:道中華微信公眾號
2024-03-12 14:4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山西博物院的“民族熔爐”展廳內,一對光彩奪目的鎏金銅樽引人注目。器身遍布精美的圖案:既有草原山林中的虎豹熊羆、駱駝羚羊,也不乏中原文化中的九尾狐、羽人、仙兔等神話生物。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原元素與草原風情同時出現在這件銅樽上?

▲胡傅溫酒樽,通高24.5厘米,口徑23.4厘米,共2件,尺寸、形制、紋飾相同,通體鎏金。現藏于山西博物院。▲胡傅溫酒樽器身圖案既有草原山林中的虎豹熊羆、駱駝羚羊,也不乏漢文化中的九尾狐、羽人、仙兔等神話生物。

01 右玉縣“重生”的“雙生子”

1962年9月,山西省右玉縣大川村。大川村生產隊黨支部書記和村中兒童在村子南部佛殿坪的山溝中,發現了一批極為精美的銅器,隨后這批銅器被運回山西省文物管理工作委員會。

這批銅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對如同孿生的圓柱形溫酒樽。在溫酒樽的口沿和器蓋上刻有漢隸銘文“中陵胡傅溫酒樽,重廿四斤,河平三年造”,另一件多刻一個“二”字。

▲胡傅溫酒樽口沿處刻有銘文。

根據溫酒樽上的“河平三年”銘文可知,這對珍貴的溫酒樽是在西漢時期的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鑄造的。“河平”是漢成帝劉驁的第二個年號,其在位期間從公元前33年持續到公元前7年,見證了西漢中期的繁榮與變遷。這對溫酒樽不僅是漢朝工藝美術的杰出代表,也是那個時代的靜默見證者。

▲胡傅溫酒樽銘文記載其鑄造年代為漢成帝在位期間。圖為漢成帝延陵,位于陜西省咸陽市渭城區。(圖片來源:陜西漢中消防公眾號)

銘文中的“中陵”是地名,屬于并州刺史部雁門郡,在今山西省右玉縣南部;溫酒樽出土的地點正是在右玉縣大川村。此地在漢代屬于中陵縣,銘文所記載的地名與出土地點相吻合。

▲銘文中的“中陵”西漢時屬并州刺史部雁門郡,今山西省右玉縣南部。(圖片來源: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二冊):秦、西漢、東漢時期》,中國地圖出版社1982年10月出版)

西漢時期,雁門郡位處漢朝的北方邊陲,與匈奴相連。為使邊塞和諧穩定,西漢王朝采用了諸多有效的民族政策,為日后中原王朝的民族政策奠定了制度基礎,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和親政策和納質制度。漢成帝時期,匈奴復株累若鞮單于繼承其父呼韓邪單于之位,仍娶王昭君,并遣子入侍漢朝為質。

▲2023年9月26日,“昭君和親”沉浸式演出亮相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以歌舞的形式再現“昭君和親”的歷史事件。中新網記者 劉文華 攝

和親的同時,漢朝向匈奴提供物資,并且開放邊境市場。如《漢書·匈奴傳》記載:“明年(河平二年),單于上書愿朝。河平四年正月,遂入朝,加賜錦繡繒帛二萬匹,絮二萬斤,它如竟寧時。”在兩漢時期,面對邊疆少數民族,特別是內附群體,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優待政策,加強了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融合,實現國家的長期安定。這些政策不僅體現了兩漢對內附胡人的寬容和包容,也展現了古代中國在處理民族關系上的智慧和策略。《漢書·成帝紀》記載:“(河平)四年春正月,匈奴單于來朝。……二月,單于罷歸國”。而鑄造胡傅溫酒樽的“河平三年”,正是匈奴和西漢王朝和平相處的年代,而其制造的地點,同樣也是游牧文化和農耕文化交匯融合之地。

▲“塞上綠洲”山西右玉。辛泰 攝

右玉地區,自古便是中原農耕與北方游牧文化匯流之處,是中國古代文化融合的重要舞臺。作為遼西、中原與河套三大文化區的匯聚點,其影響力遠遠超出了地理范圍,推動了中國歷史的進程。

02 華美紋飾呈現的文化交融

酒樽的歷史可追溯至戰國時期。漢代,酒樽的使用更為盛行,其用途也更為廣泛,不僅用于盛裝酒水,還用來溫酒或保持酒香。

胡傅溫酒樽通體鎏金,少部分鎏金磨損,露出底部的銅胎,仔細觀察可以看到器身上磨損劃痕。器身通高24.5厘米,口徑23.4厘米,壁厚0.4厘米。下為三熊足,腹部兩側有對稱的鋪首銜環。三熊足作蹲踞狀,兩爪置于膝部。鋪首銜環為獸面紋,頭戴三山冠。

▲胡傅溫酒樽器底的熊形足。▲胡傅溫酒樽腹部的鋪首銜環。

器身上的圖像,是以圓潤有力的浮雕刻模法鑄成。其器蓋有兩圈環帶,一條是器蓋的邊緣,另一條在器蓋中央,將其分為內外兩個區域。內區器蓋中央為柿蒂紋,頂部有一提環,柿蒂紋外對稱有兩虎和兩短尾獸(或為羆,熊的一種)。虎身上雕刻有條紋,短尾獸做回首狀,身上刻有擬毛發的點痕。外區有三個鳳型鈕,呈60°角平均分布,將外區均勻分為三個區域,鈕之間各有一條龍,同樣也是淺浮雕加陰線刻的手法表現。龍軀中間一小段沒于水下,并刻畫了水的波紋,極富動態地描繪了龍潛入水下又浮出水面的狀態。器蓋內殘存有彩繪鳥獸紋,首先用墨線雙勾,然后再裝填彩色,最后施一層朱漆。在兩器的口沿及蓋下的子唇外沿均刻有隸書銘文“中陵胡傅溫酒樽,重廿四斤,河平三年造”。

▲胡傅溫酒樽器蓋外區的鳳型鈕。▲胡傅溫酒樽蓋子上的出水龍紋。

器身的圖案被一條環帶分為了上、下兩個部分,周身裝飾著精致的動物圖樣,刻畫細膩,神態生動,每一個細節都飽含力量與美。器身的動物形象分為兩類,第一類為較為寫實的動物形象,如虎、熊、鹿、駱駝、鳥、猴子、獵豹、牛、羊。其中牛、羊、駱駝是中國北方游牧民族財富的主要象征,特別是雙峰駝圖案的出現,更是西漢時期中原與西域貿易往來頻繁的例證。另一類是羽人、九尾狐、鳳鳥、手持仙草的異獸等傳說中的形象,這些圖樣生動地反映了漢代的升仙信仰。

▲胡傅溫酒樽器身上部的雙峰駝圖案、鳳鳥圖案。▲胡傅溫酒樽器身下部的羽人形象。

胡傅溫酒樽上精細雕刻的紋飾,不僅展現了虎、豹、熊羆、駱駝、羚羊等北方草原山林中的野獸,體現了游牧民族對自然界深刻的觀察與尊重;同時,也細膩刻畫了九尾狐、羽人、仙兔等漢代神話中的神仙形象,描繪了漢人對超凡脫俗、追求長生不老的向往。這種藝術上的融合,不僅是一種形式上的結合,更是深層次文化觀念和審美理念的交流與融合,體現了漢代中原文明與周邊游牧民族之間廣泛而深入的文化互動。在這片古老的銅胎上,每一處紋飾都如同一座橋梁,連接著不同文化,讓我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文化藝術交融的瑰麗景象。

03 溫酒樽背后的民族交融

在古代中國的浩瀚歷史畫卷中,胡傅溫酒樽以其別致的魅力,講述著民族融合的故事。見證了漢朝時,中原與游牧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與相互啟發,邊疆的粗獷與中原的精致相互映照。銅樽上虎豹與羚羊的共舞,九尾狐與羽人的共鳴,不僅僅是自然與神話的交織,更是一個關于中原與邊疆、農耕與游牧深層次交流的故事。

自古以來,中國各民族在地理上交錯而居,文化上相互吸納,經濟上依存共生,情感上緊密相連,形成了多元一體格局。胡傅溫酒樽作為這段歷史的見證,展示了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和中華民族的包容性與和平性。通過胡傅溫酒樽,我們得以窺見古代中央統治者在民族政策上展現的智慧,使不同文化互相學習、共同發展,不僅增強了國家的凝聚力,也豐富了中華文化,為中華文明的持續繁榮注入了活力。

【責任編輯:富文佳】

為你推薦

換一批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777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中報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獨家所有使用。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