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2月21日電(記者宋平)2024年12月2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京聯合發布《歐洲藍皮書:歐洲發展報告(2023~2024)》。
藍皮書指出,歐洲內外形勢呈現新變化。經濟失速,下行壓力未減;政治失信,主流政黨受到挑戰;安全失穩,歐盟探尋自身定位。歐洲艱難應變步入關鍵期。在俄烏沖突延宕和巴以沖突重燃的背景下,本年度的總報告重點分析歐洲如何應對形勢之變、化解重重困局。
報告指出,歐盟將“經濟安全”作為政策發力點,重新開啟東擴進程,探討將烏克蘭和巴爾干國家納入歐盟,降低地緣政治風險,與美國綁定,尋求解決地區沖突之法,并推動對華“去風險”。該年度,歐洲經濟溫和反彈,但在“去風險”政策推動下,經濟復蘇前景并不明朗。受此影響,進入大選年的歐洲面臨劇烈的政治重組。在內部政治動蕩、美國可能從俄烏沖突“抽身”的挑戰下,歐盟只有堅定“戰略自主”,并跟中國相向而行,才能找到化解自身危機、重振全球領導力之道。
本書分別從歐洲政治、經濟、社會、法律、對外關系以及中歐關系維度展開,概述歐洲形勢的變化。歐洲的選舉政治既呈現了延續性,也出現了選舉制度或執政制度的變革等新特征。中左政黨的影響力持續衰退,而包括民粹政黨以及極右翼政黨等在內的反建制政黨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未來將對整個歐洲政治局勢及政策走向產生重要影響。而歐洲經濟在多重不利因素的影響下艱難前行。高通脹和高利率,加之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導致的外需疲弱,使歐盟及歐洲主要國家的經濟復蘇勢頭進一步趨弱。歐盟整體和多數成員國的公共財政狀況雖有小幅改善,但高債務的困局總體難以扭轉。歐盟“綠色”和“數字”雙轉型雄心不減,但實際落地依然面臨挑戰。在政治和經濟雙重承壓下,歐洲社會面臨不容忽視的民生問題,也引發了較大規模的社會抗議。尤其是民粹主義的持續蔓延,給歐洲社會的穩定帶來不容忽視的破壞性影響。該年度,“去風險”和“經濟安全”成為主導歐盟法制進程的重要關鍵詞。歐盟以“經濟安全”為名,推動內部市場經貿規則的調整,強化外資安全審查,并計劃引入對外投資管制工具。同時,歐盟加快《關鍵原材料法案》和《凈零工業法案》等立法,尋求重塑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規則,維護歐盟企業的競爭優勢。在數字市場,歐盟推動和引領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規則;在氣候和環境立法上,利用單一市場規則和域外效應對域外國家施加法律影響。隨著俄烏沖突的延宕,東擴和移民重回歐洲政治、外交議題的核心。在外交、安全與防務領域,歐洲與美國深度“捆綁”,歐俄關系“曙光”難現。而歐盟在“對華依賴度”的評估存在片面性,“去風險”戰略彰顯意識形態和地緣政治思維。中歐關系若要持續穩定發展,就需要對彼此的依賴性進行客觀認知,保持務實合作韌性,推動雙方關系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