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中歐關系復雜而多元,一方面雙邊經貿關系不斷加強,另一方面雙方在諸多領域仍存在競爭。作為世界舞臺上的重要角色,中歐關系對國際社會影響巨大。雙方應在關鍵領域加強建設性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不久前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訪華,釋放出中歐雙方愿密切彼此聯系的積極信號,為世界注入更多穩定性和正能量。
本文為中國觀察智庫獨家約稿,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查看英文版。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全球性大國,也是歐盟重要的合作伙伴。中歐經貿關系穩固,近年來雙邊貿易額迅速增長。2020年7月,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歐盟第一大貿易伙伴。2021年,中歐貨物貿易額達7550億美元,占歐盟貨物貿易總額的16%。此外,在過去十年內,中國占歐盟對外貿易份額從4.4%升至16.2%。這得益于諸多因素,包括中國的經濟發展及中國產品的可及性。
盡管受到新冠疫情影響,許多歐盟頂尖企業仍渴望在中國投資,而歐洲多國也已成為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重要目的地。如今,中國已經成為歐盟舉足輕重的合作伙伴。
隨著中國的中等收入群體不斷擴大,國民購買力不斷增強,對歐洲商品和服務的需求也在持續增長,尤其是在奢侈品、汽車及高科技產品等領域。這促進了歐洲對華商品出口的增長,創造了就業機會,推動了中歐經濟發展。歐洲企業在中國的大量投資也對中國經濟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此外,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也為歐洲國家參與亞洲及世界其他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提供了機遇,為歐洲企業創造了新的商機,有助于實現歐洲加強互聯互通的目標,并促進歐洲經濟發展。
總的來說,中歐關系是復雜而多元的。中國和歐盟盡管保持著伙伴關系,但不可否認,雙方仍在諸多領域存在競爭。歐盟追求國際關系中的戰略自主和互惠互利,而對于中歐貿易關系也是如此。目前,歐盟認為,其與中國的貿易投資關系存在顯著的不對等,例如中國的市場準入缺乏互惠性,在某些領域存在不公平競爭等。另一方面,中國正尋求從傳統經濟模式中轉型,努力實現更加平衡的發展。此外,歐盟還認為,中國應提升價值鏈,刺激消費拉動型的國內市場。然而,正如去年12月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訪華時所說,現有的對話渠道有助于應對中歐之間的共同挑戰。雙方還強調,國際貿易和投資應由世界貿易組織改革后所制定的規則加以管理。
中歐合作對雙方乃至世界都是有益的。由于二者在國際舞臺上的重要地位,雙方的互動方式對國際社會具有重大影響。因此,促進中歐在關鍵領域的建設性合作至關重要。當前,世界格局加速演變,全球性挑戰也愈發嚴峻復雜,中歐應繼續攜手并進,共同促進世界和平穩定與經濟繁榮。
在氣候變化、經濟發展不均衡等全球性挑戰方面,歐盟與中國展開合作將幫助歐洲實現其戰略自主的目標。同時,中歐在促進可持續發展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方面通力協作,將有利于緩解當前全球共同面臨的燃眉之急。另外,雙方一道促進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也將有助于減少貧困,維護地區穩定。
再者,中歐合作也有利于營造貿易和投資的公平競爭環境。確保雙邊經貿建立在公平競爭、互利共贏的基礎之上,將促進歐洲平衡與其他國家和國家集團的關系,邁出其戰略自主的重要一步。
另外,中歐在維護世界和平與反恐等國際安全領域也存在合作機遇,雙方可攜手并進,為地區穩定和安全做出貢獻。
習近平主席在同米歇爾會談時表示,中方愿同歐方加強戰略溝通協調,推動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行穩致遠。后來,米歇爾的發言人巴倫德·萊茨也表示,米歇爾訪華為中歐雙方就共同利益的探討提供了一個適時的機會。中歐雙方領導人通過此次坦誠深入的面對面會晤,向國際社會發出了積極信號:中歐愿緊密聯結彼此,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會晤還提振了雙方企業在對方市場投資的信心,為中歐多個領域帶來新的機遇,尤其是在創造就業和拉動經濟增長方面。中歐未來加強合作的前景廣闊,我們期待看到雙邊關系繼續沿著正確的軌道向前發展。
本文原標題為 "Signal boost"
責編 | 宋平 欒瑞英
編輯 | 張釗
實習生韓婧伊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