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热国产手机免费视频,日韩精品无码按摩精油,狠狠狠的在啪线香蕉27194,亚洲色精品vr一区二区

聚焦高質量發展丨武漢:逐“綠”而動 不斷提升“含綠量”

來源:新華網客戶端
2024-12-25 21:0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華網武漢12月25日電(劉曉麗) 大江大湖大武漢,一城秀水半城山。武漢是全球首個人口過千萬的國際濕地城市,長江武漢段水質穩定保持Ⅱ類,全市綠道總長達2320公里,建成區林蔭路覆蓋率88%……近年來,武漢市持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工作,挖掘綠色經濟新增長點,推動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綠色發展優勢,城市發展“含綠量”更足。

降碳減排 打贏藍天保衛戰

冬日暖陽下,走進青山區武漢鋼鐵有限公司紅鋼綠園,多彩植被與高爐、廠房組成一幅美麗的畫卷,綠化率達35%的廠區看上去更像一個工業風的大花園。

作為新中國成立后興建的第一個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近年來,為實現綠色轉型,武鋼累計投資134億元,實施109個超低排放改造項目。

武鋼能源環保部環保技術室主任李富智介紹,武鋼“礦進棚、煤進倉”改造工程,建設3個C型料場、3個B型料場和33個存儲能力24萬噸的焦煤筒倉,實現所有原料封閉管理,顆粒物年減少排放1700噸。此外,武鋼停運5臺工藝及設備落后、產線布局分散的燒結機,新建3臺大型燒結機,并對焦爐、高爐、轉爐生產環節無組織排放全面治理,對公司近200臺布袋除塵器升級改造。

這些措施讓武鋼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顆粒物等大氣污染物較2020年分別減少排放63%、56%和62%。去年,武鋼成為超低排放和A級績效企業,今年通過了武漢市“無廢工廠”公示。

武漢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十四五”以來,武漢市組織完成大氣污染防治項目千余個,鋼鐵行業和所有燃煤火電機組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武鋼有限等4家企業成功創建A級企業,B級及以上績效水平企業有57家。

據統計,武漢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由2013年的160天提升至2023年的289天,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降幅分別達53%和60%。

減污護岸 生態福祉滿江城

8月21日,武漢天興洲洲頭躍出兩頭江豚,11月7日,武漢生態志愿者觀察到3頭江豚在長江武漢雙柳段嬉戲……這讓武漢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支隊感到興奮。

“‘水清岸綠,江豚逐浪’美景頻現,說明長江入河排污口守住了。”武漢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支隊隊員冷光穎說。

武漢市2019年初啟動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試點工作,經無人機航測、人工徒步和專家質控式核查三級排查,鎖定1842個長江入河排污口,并給所有排污口建立包含獨有名稱和編碼的“身份證”,同時建立電子臺賬和電子地圖。

闖灘涂,過蘆葦蕩,執法隊員們克難攻堅,2021年完成1188個排污口整治,2022年完成498個,2023年完成105個……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1826個排污口整治,完成率99%。長江武漢段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達近20年最優。

天氣晴好時,武漢青山江灘總會吸引不少市民前往休閑、鍛煉,堤頂綠化景觀帶、灘地生態景觀帶和濱江親水景觀帶依次向江邊延伸。漫步堤上,杉林木屋、棧橋草溪下,是采用海綿城市理念打造的武漢東大門的一塊“綠肺”。

武漢城市發展集團副總經理趙強介紹,青山江灘首創緩坡式堤防,保留土堤并在內部“植入”混凝土防滲墻,擴展生態空間又兼具防洪功能,實現“城市、堤防、江灘、江景”有機融合。

青山江灘整治項目曾獲國際C40城市獎“城市的未來”獎項,是全國唯一獲獎城市項目。

2020年底,武漢百里長江生態廊道項目啟動,圍繞長江、漢江岸線396公里及沿江腹地3公里范圍,構建“水、岸、灘、堤、城、人”和諧共生的親水空間。

4年過去,武漢百里長江生態廊道項目已完成八鋪街堤、漢陽江灘、洪山江灘、漢陽碧道、江北碧道、江灘閘口改造、楊泗港都市T臺、青山濕地一期、南岸嘴江灘公園、硚口碧道等12個子項工程。

預計2025年,百里長江生態廊道建設完工后,將新增改造綠化面積522萬平方米,修復濕地738萬平方米。

盤點“家底” 變生態資源優勢為綠色發展優勢

武漢江夏靈山石材資源豐富,多年來粗放式開采,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近年來,當地啟動歷史遺留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項目,實施危巖清除、山體錨固、削坡整形、喬灌移種等工程。

“經生態修復治理,靈山從廢棄礦山變身網紅打卡地,GEP(生態產品總值)達2.58億元。”武漢市生態環境科技中心生態研究室主任沙茜說。

沙茜介紹,GEP核算可以將生態系統所提供的無形服務功能轉化為具體“數字”,讓生態價值成為可評估的“真金白銀”,像農田生產的糧食作物,植被涵養水源、調節氣候功能,土壤水土保持功能,生態旅游提供的文化服務價值等,都是GEP的核算內容。

研究人員選取了2013年、2018年和2023年三個時間節點的靈山衛星遙感數據,發現十年來,靈山GEP從1.17億元增長至2.58億元,其中,文化服務價值從零提升至近7000萬元。

“我們將在摸清生態資源家底基礎上,打造具有武漢特色的GEP核算體系,挖掘綠色經濟新增長點,助力武漢不斷把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綠色發展優勢。”沙茜說。

【責任編輯:王旭泉】

為你推薦

換一批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777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中報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獨家所有使用。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