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1月25日電 近日,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聯合新華網舉辦"走進'科技中軸' 遇見'古代科技'"主題活動,邀請來自北京市東城區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走進北京科學中心,參觀"科技中軸"主題展覽,深入了解北京中軸線上的古代科技,感受工匠精神。
本次活動作為北京市科協科學傳播共同體建設項目的主題活動,旨在提升首都地區青少年科學素質,將科技和文化深度融合,營造崇尚科學、追求創新的社會氛圍,服務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進入展覽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科技中軸"的形象墻,由此,"科技中軸"的畫卷悠然展開,學生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漫步"于北京中軸線上。一聲悠揚的鐘聲把學生們帶到了展覽的第一站——鐘鼓樓:"鐘樓傳聲"。通過聆聽講解,學生們了解到鐘樓聲音傳播背后的科學原理,感受著"傳音十里"的科技魅力。穿過萬寧橋和景山,學生們來到了"故宮:"御苑梳流"展項。強降雨時期,故宮如何實現排解積水?"千龍吐水"的壯麗景觀又是如何形成的?學生們在專家的講解下逐漸了解到故宮排水系統的科學設計原理,紫禁城排水系統的秘密浮出水面。
"這是正陽門箭樓千斤閘的模型。千斤閘具有強大的穩定系統和高超的科學設計,貫柱系統、滑車和貫繩系統,不僅使千斤閘堅固靈動,而且在細節上體現出穩定安全運行、穩定傳輸動力的特征。它凝聚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走進"正陽門:"箭樓千斤"展項,講解專家向學生們揭開了千斤閘結構件的科學設計原理。在"先農壇:'斗拱之力'"展項,斗拱結構拼搭吸引了學生們駐足參與,同時,他們還進行了斗拱力量的測試。據介紹,此次展覽從"北京中軸線"15個遺產點中選取25個與科學相關的概念點,呈現了17件展品,以科學與教育融合為主要特色,將課標中的概念進行了融合。希望學生們邊玩邊學,寓教于樂,深入理解學科知識,讀懂'北京中軸線'上的科技奧秘。
此次活動旨在為特殊教育學校學生提供近距離接觸科技和文化的體驗機會,感悟千百年傳承的工匠精神,播種對科學、文化、教育熱愛的種子,激發他們對科學的好奇心和創造力,深入感受北京中軸線的科技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