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热国产手机免费视频,日韩精品无码按摩精油,狠狠狠的在啪线香蕉27194,亚洲色精品vr一区二区

我國算力總規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近30% 如何發展綠色低碳算力?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4-09-11 13:4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算力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我國算力總規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近30%,達到每秒1.97萬億億次浮點運算,位居全球第二。

然而,傳統算力方式往往伴隨著高能耗、高排放問題,推動算力綠色低碳發展已成行業共識和時代需求。

全球運營商最大單體智算中心綠電使用比例接近80%

算力產業如何實現綠色發展,記者來到被譽為“中國云谷”內蒙古呼和浩特,實地探訪了全球運營商最大單體智算中心——中國移動智算中心(呼和浩特),這里的綠電使用比例接近80%。

記者在智算中心看到,一臺臺整齊排列的服務器正在存儲、讀取和傳送著海量數據,從這里輸出的算力支撐著一個個應用場景的高效運轉。這個智算中心總投資46.6億元,共部署8個集群,759個機架,擁有2392臺智算服務器,可以提供每秒670億億次浮點運算的算力規模。智算中心從綠電、制冷、能耗管理三個方面,全系統打造綠色算力體系。

中國移動呼和浩特數據中心總經理 張仰海:智算中心因為用板式液冷的技術,PUE(平均電能利用效率)能降到1.15。目前智算中心運用冷板液冷技術,一年按目前的負荷,能夠節約電是1719萬度,算下來能夠節省電費是619萬元。

張仰海所說的PUE就是平均電能利用效率,用于衡量整個數據中心用電量和IT設備用電量之間的比值,這個比值越接近1越說明越節能、省電。張仰海告訴記者,智算中心運用人工智能能耗管理平臺精準監控服務器和芯片的負載和能耗,動態調整能耗。

據了解,目前該智算中心的綠電,使用比例接近80%,每年節水9.5萬噸,節省水費86萬元。可以為用戶提供定制化智算服務,目前已在支撐中國移動九天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訓練與發布,同時也為能源行業的大模型訓練提供支持。

海底數據中心 帶來更高算力

除了在陸地上通過采用綠電等方式打造綠色算力體系。目前,我國也在探索將數據中心沉入海底,來減少能耗。

記者在全球首個商用海底數據中心的總控室看到,重達1300噸的海底數據中心核心裝備“海底數據艙”,正在海南陵水清水灣海域運行。技術人員通過屏幕可以看到所有數據艙的內部和外部海底環境和各項參數。此外,還有一套數字孿生系統,時刻對海底數據艙內外進行自動巡檢。

數據中心的服務器在計算、存儲的過程中會散發大量的熱能。以往都是通過空調等制冷系統來降溫,維持數據中心的正常運轉,但這個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電能。專家告訴記者,海底數據中心很大程度上能避免這樣的能源消耗。

根據測算,海底數據中心相較于同等規模的陸地傳統數據中心,每年能節省用電1.22億千瓦時、節省建設用地面積6.8萬平方米、節省淡水10.5萬噸。我國沿海地區集聚了全國超過45%的人口和近60%的GDP。我國很多數據量集中的大城市,都分布在離海岸線不到200千米的位置。海底數據中心在沿海城市附近的建設,既能實現更快速流暢的網絡服務,同時可與海上綠色能源實現多能互補。

臺風過境 海底數據中心運行穩定數據正常

根據記者的了解,在剛剛過境的今年第11號臺風“摩羯”登陸海南島期間,位于海南陵水海域35米水深的海底數據中心并未受到超強臺風所帶來的影響。

在沿岸大風、大雨、大浪的惡劣天氣下,海底數據中心水下各設施系統及所承載的業務運行穩定,各項監測數據正常。

我國算力產業加快綠色低碳發展

算力設備整體效能不斷提升,數據中心單機架耗電量持續降低,以多種方式推動算力和能源協同發展,我國算力產業加快綠色低碳發展。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綠色算力發展研究報告(2024年)》顯示,2023年我國數據中心平均電能利用效率(PUE)為1.48,與2022年的1.54相比有進一步下降。中西部地區綠色數據中心發展迅猛,入選“國家綠色數據中心”數量占比從第一批占比26.6%增長到第五批的占比46%。綠色低碳發展進一步加快。

國家數據局表示,將進一步統籌東中西部算力一體化協同,提升算力網絡傳輸效能;促進算力需求對接,降低科研機構和中小企業算力使用成本;推動清潔能源算力中心建設,實現綠色能源向綠色算力的轉化。

據了解,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門發布的《數據中心綠色低碳發展專項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底,全國數據中心布局更加合理,整體上架率不低于60%,平均電能利用效率(PUE)降至1.5以下,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年均增長10%,平均單位算力能效和碳效顯著提高。按照計劃,到2025年底,算力電力雙向協同機制初步形成,國家樞紐節點新建數據中心綠電占比超過80%。

(總臺央視記者 王琰 朱江 張偉 孫薊濰 敖日格樂)

【編輯:劉歡】

【責任編輯:王旭泉】

為你推薦

換一批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777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中報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獨家所有使用。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