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立足縣情實際,堅持問題導向,大力改革創新,積極探索開展以“縣振興集團+鄉鎮子公司+村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戶”五方主體經營為核心的鄉村經營新模式,有效破解了當前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方面的實際問題。
會昌縣建立了“縣振興集團+鄉鎮子公司+村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戶”五方主體經營體系,形成鄉村資產盤活利用經營的基本框架、形成全縣統籌經營鄉村的基本體系??h振興集團發揮平臺組建、資源統籌、牽引帶動作用;鄉鎮子公司發揮服務產業、連接市場、協調推進作用;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發揮利益聯結、組織群眾作用;龍頭企業發揮生產經營、聯結農戶作用;農戶通過資產入股、勞務投入、訂單生產等方式參與其中,構建形成主業突出、優勢互補、運行高效的鄉村經營綜合體、產業發展聯合體;著力將五方主體經營體系打造成為鄉村振興投融資平臺、鄉村資產管理平臺、鄉村產業經營平臺、鄉村公共服務供給平臺。
創新模式,實現高效利用。會昌縣堅持不虧本、低風險,聚焦產業發展、形成固定資產、收益穩定可持續的原則,做大“資產型”項目、做活“資源型”項目、爭取“專許型”項目、做好“服務型”項目。比如,采取統建統管方式推進村級光伏發電站建設,既形成固定資產,又助力村集體經濟發展和村民增收致富。比如,縣振興集團發揮鄉鎮子公司作用,把農田水渠、農飲工程、污水處理設施等“社會資本不愿管,鄉村管不好的”公益性資產管起來了。比如,西江鎮子公司采用“飛地抱團”模式,整合各村資金在圩鎮邊建設產業基地,吸納20余家企業入駐,每年可獲租金收入300余萬元,帶動全鎮各村集體年均增收13萬元。同時,開展了“會昌獨好”公共品牌經營、農業生產“大托管”、小微工程建設、建筑材料及農資供應、農貿市場管理、鄉村公路養護等業務。
會昌的五方主體經營模式,成效明顯。首先,通過自行組建培育鄉村經營主體縣振興集團及其子公司,組成會昌特色的鄉村經營商綜合體,構成鄉村經營體系,有效破解了縣域鄉村經營主體缺乏這一難題。
其次,解決了鄉村振興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通過五方主體構建起的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有效破解了金融資本進入鄉村振興領域的承貸主體、資產、信用、產業、項目、現金流等問題,打通鄉村資產變資金渠道,有效解決了縣域鄉村振興資金不足困境,實現了五方主體的良性發展。
再次,解決了縣域鄉村振興利益聯結的問題。依托五方主體經營體系,構建了相互緊密連接的立體式現代農業生產經營體系。一是股份連接;二是品牌連接;三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連接;四是化肥淡儲連接;五是勞務連接。比如,利用京東集團數字農業和區塊鏈技術優勢,建設“會昌獨好?京東數字農場”,大力發展富硒臍橙、富硒水稻、富硒蔬菜以及貝貝小南瓜、肉牛等“土特產”,構建起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與京東集團共建京東產地倉,建設了全國第二個、江西省首個產地智能供應鏈中心,開通國內15條主要城市直發專線,暢通農產品供給;提供農機服務(兩中心一網點)、農資集中采購以及高標準農田建設、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管護,構建起現代農業生產體系。
此外,解決了鄉村資產管好用好保值增值的問題。過去由于村一級“人少錢少事多”、干部文化程度偏低,普遍存在管不了、管不好的問題,有不少資產沒過幾年就有“歸零”現象。加之有不少資產是由縣行業部門投資建設,這些資產權屬未及時移交村里,村級管理積極性不高?,F在,統一由國有企業進行專業化管理、市場化經營,實現鄉村資產盤活利用、保值增值,發揮最大效益。
最后,還解決了地誰來種的問題,保障了糧食安全。鄉鎮子公司為小農戶提供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代耕代種代收托管服務等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極大減輕了糧食生產勞動強度,讓留守老人、留守婦女也能較好地完成糧食生產各項工作。同時,對原來需村集體兜底種植的耕地,由鄉鎮子公司來公司化種植,同時也能解決無人耕種偏遠土地等問題。(劉源 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