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中國對外開放步入新階段。過去十年來,中國積極推動進出口、順逆差雙向平衡,促進沿邊沿海內陸地區協同開放,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并重,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共同發展,呈現出寬領域、多渠道、全方位、高水平的制度性開放格局。下一階段,中國將重點著眼于堅持“雙循環”格局,建設貿易強國,持續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營造國際化、法治化、市場化的開放環境,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作者:黃奇帆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學術顧問 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席 重慶市原市長
當前,中國的開放進入了一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階段,形成了中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五個顯著新特征:
第一,貿易政策從過去幾十年一直以出口導向為主,轉變為既積極鼓勵出口,也鼓勵進口,不再是一味追求貿易順差,而是推動貿易雙向平衡、順差逆差雙向平衡。比如,中國召開的進博會,是全世界獨一無二專門搞進口的博覽會,本身就是代表了加強進口的導向。同時中國的關稅總水平現在降到了7%左右,到2025年可能會降到5%以下,達到世貿組織平均關稅水平。
第二,區域開放政策從過去幾十年以沿海沿邊地區開放為主,轉變為沿邊沿海內陸協同開放、整體開放、同步開放。2000年以前,中國各類國家級開放措施都是從沿海開始的;而黨的十八大以后的十年,中國任何新的開放措施,都是東西南北中一體化開放,新區政策在中西部地區同步推廣,保稅區也從沿海推廣到了中西部地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在全國分批次被批準。現在整個中國150多個保稅區一半在內陸。本質上,開放是一種理念、一種制度、一種辦事的方式,和區位無關。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第三,從過去幾十年以引進外資為主,轉變為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并重。在引進外資方面,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受到嚴重沖擊的背景下,外商對中國投資不降反增,近十年平均每年吸引外資1400億美元左右,2022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更是上升到近1900億美元。對外投資方面,2020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1537.1億美元,流量規模首次位居全球第一。雙向投資的特征已經很明晰地顯現出來。
第四,從關貿總協定和世貿組織框架下的貨物貿易為主,轉變為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共同發展。 比如,在金融領域取消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壽險公司的外資股比限制;制造業領域放開商用車制造外資股比限制;在農業領域將小麥新品種選育和種子生產須由中方控股,放寬為中方股比不低于34%等。
第五,從過去比較多的鼓勵要素和流量的開放,現在轉變為更多著眼于規則、規制、體制、機制的開放,使得整個國內更多按照自由貿易協定(FTA)的貿易規則,形成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和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黨的二十大再次強調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部署了五個方面的任務:
一是以推動制度型開放為重點,貫通內外循環。經過幾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以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的“要素流量型開放”為主,轉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穩步擴大規制、規則、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的新階段。要通過高水平對外開放,讓中國的超大規模單一市場成為全球要素資源的強大引力場,這就需要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讓內循環與外循環有效貫通起來。
二是以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為重點,建設貿易強國。近年來,中國服務貿易規模連續保持世界第二位。但對比發達國家的服務貿易高附加值的行業結構,對比中國40年來貨物貿易的發展速度,中國服務貿易存在逆差規模大、結構效益不高等問題,巨量的貨物貿易對服務貿易發展理應具有的帶動優勢沒有發揮出來。黨中央對此高度重視,曾連續多年召開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習近平總書記幾次發表重要講話,有關部門還專門出臺了《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總體方案》。可以預見,未來中國服務貿易占全部貿易額的比重將逐步提升,服務貿易中數字貿易的比重也將逐步提升,服務貿易、數字貿易將與貨物貿易一道,共同支撐中國貿易強國建設。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三是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帶動全域全方位對外開放。“一帶一路”倡議在改變世界經濟版圖的同時,也在深刻影響和塑造著中國對外開放的格局。其中,中歐班列的開行和運營,堪稱“一帶一路”建設的典范。在中歐班列的帶動下,沿線通道經濟、口岸經濟、樞紐經濟快速發展,為內陸城市對外開放拓展了新空間。要繼續突破一些瓶頸和障礙,加快形成以中歐班列為依托、沿線主要樞紐為支撐、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的國際經貿合作大通道。特別是要考慮通過運力布局的優化調整,為帶動全域全方位對外開放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四是實施“自貿港+自貿試驗區+高標準自貿區網絡”戰略。作為最高水平的開放平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已進入具體施工階段,按照《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要求,將于2025年封關運作。總的來看,國際經貿規則演進的基本方向是“三零”,即“零關稅”“零壁壘”和“零補貼”,由邊境外措施向邊境后開放轉變,更加強調營商環境的趨同化。要重點圍繞高水平經貿規則所涉及的準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管理、知識產權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形成突破,為中國參與國際經貿新規則談判和全球經濟治理探索新經驗,形成新示范。
五是以“人民幣國際化+高質量走出去”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合作。二十大報告提出,“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預計未來15年,隨著中國跨境貿易、大宗物資進口、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逐步推行以人民幣結算,人民幣國際化將取得重大進展。人民幣在支付結算中的比重有望每年增加1個百分點,到2035年達到17%左右。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本文英文版標題為 "New era opening-up"
責編 | 宋平 辛欣
編輯 | 張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