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热国产手机免费视频,日韩精品无码按摩精油,狠狠狠的在啪线香蕉27194,亚洲色精品vr一区二区

中國旅游鄉村吸引世界目光

如今,中國已有8個鄉村成為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最佳旅游鄉村”,這是中國鄉村旅游蓬勃發展的重要成果,也是旅游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樣本。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教授李柏文表示,入選“最佳旅游鄉村”的鄉村具有鮮明的文化多樣性和生態環境保護優勢,能讓人記得住鄉愁。

中國旅游鄉村吸引世界目光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3-11-10 05:58
2023-11-10 05:5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如今,中國已有8個鄉村成為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最佳旅游鄉村”,這是中國鄉村旅游蓬勃發展的重要成果,也是旅游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樣本。

浙江余村、安徽西遞村、廣西大寨村、重慶荊竹村、江西篁嶺村、浙江下姜村、甘肅扎尕那村、陜西朱家灣,這些村莊何以登上國際大舞臺,捧得“世界級大獎”?

扎根民族沃土

近年來,民俗文化、“曬秋”、非遺體驗等文旅融合項目在美麗鄉村掀起熱潮,讓世界通過鄉村旅游這一窗口,深入了解中國。

深秋十月,沿著秦嶺的盤山公路駛進陜西朱家灣村,道路兩旁的民宿、農家樂、旅游餐廳鱗次櫛比。依托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終南山寨,朱家灣村開辦了集體公司、發展生態旅游,打造了以陽坡院子為代表的民宿農家樂集群,走出一條農文旅深度融合、高水平發展的路子。“以前這里是‘養在深閨’,現在可以說是‘名滿天下’了。”牛背梁旅游度假區管委會副主任王鳳鵬感嘆道。

江西篁嶺村被稱為“掛”在山崖上的村莊,因獨特的“曬秋”景觀享譽海內外。辣椒、玉米穗、稻谷、綠豆……一幅幅赤橙黃綠交織的美麗圖案,呈現在一棟棟徽派古建的樓頂之上。篁嶺“曬秋”不僅曬出了豐收的果實,也曬出了村民欣欣向榮的美好生活。近年來,篁嶺村還發起國際旅游名村村長峰會,與法國、荷蘭等國的名村同臺對話,持續提升篁嶺的國際影響力。

婺源篁嶺文旅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挖掘鄉土文化的基礎上,篁嶺村在旅游產品打造、村落風貌復興、非遺資源整合等方面下足功夫,實現了美麗蛻變。

粉墻黛瓦馬頭墻,小橋流水桃源家……古建筑是安徽西遞村村民心頭的寶貝。目前,全村有明清祠堂3座、牌樓1座、古民居224幢,是徽州古村落的杰出代表。西遞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胡傲立介紹,為做大做好旅游業,西遞村成立旅游開發公司,打造了集非遺傳承體驗區、農耕文化體驗區等于一體的“千古黟技,匠人圣地”百匠堂。而今,西遞村早已實現了從“賣風景”到“賣文化”的華麗轉身。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旅游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吳必虎認為,參與“最佳旅游鄉村”評選是推廣中國鄉土文化、展示中國鄉村建設成就的絕好機會,可以向世界展示更生動、更豐富、更貼近百姓生活的中國鄉土文化,讓世界感受中國鄉村之美。

保留鄉村底色

如今,鄉村旅游類型多樣、形式豐富,漸成中國旅游市場新熱點,年接待量及旅游收入大幅增長,步入全面發展的“快車道”,為世界旅游發展注入活力。

近日,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多地迎來降雪,扎尕那村也換了一副“面容”。黃中帶綠的樹木披上銀裝,云霧繚繞,別有一番韻味。近年來,扎尕那村利用獨特的自然與人文景觀、民俗風情等資源,探索出一條以鄉村旅游反哺生態保護、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發展之路。慕名而來的游客紛紛在社交平臺分享游玩感受:“高山草甸、古老藏寨,能見到這樣的美景,也算不虛此行。”“這里像是一座天然的石頭城,寧靜而美好。”

重慶市荊竹村地處武陵山腹地,自然景觀豐富多樣,漢族、土家族、苗族等民族在此和睦共處。荊竹村相關負責人介紹,2015年,荊竹村嘗試引入文旅公司,為村莊量身打造旅游項目——歸原小鎮,將村民舊居改造成民宿、餐廳、圖書館等,保留了鄉村的原生態底色。目前,荊竹村一半以上的村民吃上“旅游飯”,年接待游客50余萬人次。

漫步浙江省余村,村道兩旁的院墻早已消失,卻“長”出了不少咖啡館、主題民宿;一場場民俗活動輪番上演,農家樂和民宿家家紅火;余村大景區旅游綜合服務中心投入使用,不僅可以提供旅游咨詢等服務,還是展示展覽的交流平臺。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發源地,短短十多年,余村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教授李柏文表示,入選“最佳旅游鄉村”的鄉村具有鮮明的文化多樣性和生態環境保護優勢,能讓人記得住鄉愁。

創造美好生活

近年來,中國鄉村旅游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產業鏈條不斷延展、綜合帶動作用日漸顯著。鄉村旅游已成為促進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重要抓手。村民致富了,游客開心了,有效實現了村民與游客美美與共、各美其美。

廣西大寨村怎么才能吃上“旅游飯”、實現鄉村振興呢?“扛著犁耙種田地,唱著山歌搞旅游”,不少村民笑著說。近年來,大寨村確立了“種田就是種風景”的理念,一邊發展旅游,一邊保護生態,把瑤族文化和梯田風光巧妙地融合起來。如今,大寨村已經探索出“流轉梯田有租金、入股梯田享股金、梯田務工掙現金、梯田維護得獎金、梯田旅游發薪金”的發展模式,美了鄉村、富了村民、樂了游客。

來到浙江下姜村,村中石板路一塵不染,一棟棟白墻黛瓦的小樓參差錯落。曾經的窮山溝,如今已成為“農家樂、民宿忙、瓜果香,游客如織來下姜”的聚寶盆,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02年的2755元增加到2022年的48818元。“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把日子過得更加紅火,發揚先富幫后富精神,帶動周邊走共同富裕之路。”下姜村黨總支書記姜麗娟說。

中國旅游研究院副院長唐曉云認為,在以鄉村旅游帶動村民致富和鄉村振興過程中,要更加注重村民的旅游參與,確保村民能夠獲得更多的收益和更好的就業機會;注重鄉村傳統文化的傳承利用和新時代鄉村文化建設,增加鄉村旅游的藝術內容和文化內涵。(范朝慧 趙騰澤)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范朝慧 趙騰澤)

【責任編輯:刁云嬌】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777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中報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獨家所有使用。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