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位于北京市東城區五四大街1號的中國美術館內高朋滿座,靳尚誼、邵大箴、吳為山等藝術家悉數到場,出席“奔騰的精神——徐悲鴻中國畫展”暨國家藝術基金2023年度傳播交流推廣項目“從徐悲鴻的貴州土紙開始——中國美術創新體驗作品展”開幕式。究其原因皆是因為中國現代美術開創者和奠基人徐悲鴻。
走進展廳,半圓形的展區內13幅徐悲鴻駿馬原作奔騰而出,成為整個展覽的最大亮點。年近八旬的徐悲鴻紀念館館長徐慶平望著眼前的一切,感到由衷高興。
“在中國美術館如此集中展出13幅馬是第一次,憑借一往無前的、奔騰不息的氣勢,呈現出徐悲鴻畫作的非凡感染力。”徐慶平說,觀眾喜歡徐悲鴻的馬,因為徐悲鴻的馬畫出一種精神,是他在抗戰時期呼喚和平的祈望。
抗戰時期,國家內憂外患,徐悲鴻將畫筆聚焦戰馬和野馬,一改中國歷代畫家繪畫皇家馬圈中馬匹休息和養尊處優的形象。他筆下的馬在貴州泛黃土紙的映襯下,顯得格外有力量。
“貴州對我父親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在徐慶平看來,貴州是他父母親訂婚的地方,那里的美好給徐悲鴻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徐悲鴻曾在貴陽花溪買過一片地,想在這片青山綠水的土地上定居。
徐慶平也曾因父母的原因到訪花溪,他對花溪的評價是:那里美得像是人間天堂一樣。
徐慶平回憶說,在抗戰時期,徐悲鴻因國畫紙張短缺對貴州土紙張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徐悲鴻的創作主要集中在油畫和中國畫,他曾從法國帶回來一批油畫材料,徐悲鴻用這批畫材創作的油畫作品所呈現的繪畫技巧和藝術性都被認為是世界一流的。
但反觀國畫的創作就沒有那么容易了。因為戰爭原因,宣紙成為稀缺品,徐悲鴻經常因為沒有紙張繪畫而在報紙上創作,甚至在畫剩下的素描紙邊角上繪畫。因此,徐悲鴻在嘗試使用貴州土紙繪畫后發現,貴州土紙更適合他對中國畫技法改良后的創作效果,對中國畫新材料的探索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
徐慶平說,徐悲鴻多次來到貴陽,稱貴陽是能夠產生很多靈感的地方,讓他感到特別高興的是在發現貴州土紙后,通過材料的對比、實踐,發掘出貴州土紙的優越性,即:貴州土紙既有非常好的水墨揮發作用,又比較好控制,而且因質地比較堅硬,可以在上面反復繪畫也不會破。這讓他對貴州土紙產生了特別好的使用感受。
“父親所使用的繪畫材料都是最好的。”徐慶平告訴記者,徐悲鴻繪畫有兩個特點:一是不用新紙,一是不用宿墨。他的紙都是放置多年陳紙,而且大部分是貴州的土紙,不光畫馬,他還嘗試在新山水畫創作的時候大量使用土紙。
徐慶平回憶說,他小時候看到父親臥室的壁柜里全是繪畫用的紙張,有一人多高,尤其是貴州土紙格外搶眼。
徐慶平認為,貴州土紙帶有底色,在上面繪畫的時候可以省卻一個灰顏色的調子,去掉一個層次后畫面仍顯得十分豐富,還可以在馬的頭部、蹄上加上白色的高光,這使徐悲鴻的創作力得到充分彰顯。
“正如母親所說的,‘先生若畫100匹馬,有99匹馬是從貴州土紙上奔出的,’我覺得確實是這樣。”徐慶平說。
作為畫家,徐慶平認為,繪畫的發展伴隨著繪畫材料的革新。一個繪畫藝術的偉大時代來臨,一定是繪畫材料和繪畫技術的革新,比如文藝復興時代膠彩和油彩的出現,油畫干濕畫法的使用等。
中國繪畫進入現代技法的革新,徐悲鴻是極力倡導的,他自己、并帶領學生使用新材料、新畫法。如今,畫家的創作已經趨于綜合材料的運用。
“當看到當代藝術家使用貴州土紙創作出琳瑯滿目的作品,使我感受到中國繪畫在新時代的守正創新,展現出中國繪畫無限美好的未來。”徐慶平說,從國家藝術基金2023年度傳播交流推廣項目“從徐悲鴻的貴州土紙開始”一展中不難看出,貴州對土紙的推廣力度大,在全國知名藝術家的協作支持下,一大批帶有實驗性的土紙材料作品應運而生,向創作者展現了貴州土紙創作的各種可能性,賦予其新的時代價值。
文、圖、視頻/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趙相康
視覺/趙怡
編輯/張云開
二審/曹雯
三審/黃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