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热国产手机免费视频,日韩精品无码按摩精油,狠狠狠的在啪线香蕉27194,亚洲色精品vr一区二区

推動紅樹林保護、恢復和可持續管理,實現基于自然的多重效益

來源:中國日報網
2023-07-25 10:0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導讀】即將到來的7月26日是國際紅樹林生態系統保護日。紅樹林是全球生產力最高的生態系統之一。目前,全球范圍內開展的紅樹林保護行動已初見成效,中國也在積極探索紅樹林的保護、恢復和合理利用,努力平衡紅樹林的保護與發展。未來,紅樹林的保護仍需要長期、持續的政策和資金支持,以及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努力,以實現基于自然的多重效益。

“7.26”國際紅樹林生態系統保護日將近,值此之際,我們不妨回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2015年設立該紀念日的初衷:提高對紅樹林生態系統重要性的認識,并推廣紅樹林保護、恢復和可持續利用的最佳實踐。

作為全球生產力最高的生態系統之一,紅樹林因其帶來的生態、氣候和社區發展上的多重效益而備受重視。與此同時,全球范圍內開展的紅樹林保護行動已初見成效。《全球紅樹林狀況報告(2022)》顯示,全球紅樹林的喪失速度已經穩定下來,世界上許多大型河流、河口和三角洲及其周圍的紅樹林都在穩步增加。在此背景下,紅樹林生態系統的保護、恢復和可持續管理可以作為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來應對多重社會挑戰,特別是實現《巴黎協定》關于氣候變化的目標。

紅樹林生態系統是高效碳匯,每公頃紅樹林可以儲存3754噸碳。然而,如果紅樹林遭到破壞、退化或喪失,則會成為二氧化碳的來源。據估計,全球有8183平方公里的紅樹林具有恢復潛力,預計未來可以儲存1.27千兆噸的二氧化碳。同時,紅樹林作為天然的海岸屏障,有助于抵御風暴潮、海嘯、海平面上升和侵蝕,每年可以減少超過650億美元的風暴災害損失,并為約1500萬人減輕洪水風險。

圖片來源:新華社

近年來,獨特且豐富多產的紅樹林生態系統在全球環境治理進程中備受關注。2022年11月,《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COP14)上正式通過《武漢宣言》,明確鼓勵對于包括紅樹林在內的脆弱生態系統適當采取優先保護和管理,并宣布設立“國際紅樹林中心”。此外,《生物多樣性公約》的“30X30”全球保護目標中也涵蓋了紅樹林生態系統。而在氣候議題下,《巴黎協定》各締約方提交的國家自主貢獻中,也越來越頻繁地提到紅樹林。

中國在國際治理進程中積極推動紅樹林保護的同時,也穩步推進國內的紅樹林保護工作。截至2022年11月,中國55%以上的紅樹林納入了自然保護地,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紅樹林面積凈增加的國家之一,現有5處以保護紅樹林為主的國際重要濕地。在決策立法方面,中國出臺了《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2020-2025年)》,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中保障了紅樹林的保護和修復。2023年4月,中國與新加坡簽署了關于濕地與紅樹林保護的諒解備忘錄,紅樹林成為國際合作的橋梁。

目前,全球已開展多項良好實踐,通過對紅樹林的保護、恢復和可持續管理,來解決當地面臨的環境和發展問題。為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風暴潮風險增加,及其連帶造成的耕地鹽堿化問題,孟加拉國政府在全球環境基金和聯合國開發署的支持下采用“造林-養魚-果樹”模式,在四個沿海地區用不同品種的紅樹重新造林,并穿插種植林木和果樹,還在林間建立魚圃。該項目新種植了9650公頃紅樹林,包含10種關鍵紅樹樹種,據估計每年可以吸收96.5萬噸二氧化碳,還可以減少臺風、洪水、海岸侵蝕、鹽水入侵和海平面上升的影響。該項目還支持當地利益相關方采取創新土地管理以及生計多樣化戰略。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國也在積極探索紅樹林的保護、恢復和合理利用,努力平衡保護與發展。2015年,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與湛江紅樹林國際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自然資源部海洋三所共同啟動湛江紅樹林造林項目,在380.4公頃的面積上種植4種本地紅樹林,恢復了當地退化的紅樹林生態系統;2021年,項目期間種植的紅樹林產生的碳匯完成開發上線并進行交易,該項目成為中國首個符合核證碳標準和氣候社區生物多樣性標準的紅樹林碳匯項目。碳匯交易資金將反哺恢復紅樹林的后期管護以及社區參與等工作。

盡管紅樹林保護、恢復和可持續管理相關工作正逐步推進并已初見成效,但仍需要長期、持續的政策和資金支持,以及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努力。除了傳統的公共資金投入和慈善贈款外,碳市場、藍色債券、基于保險的投資和“混合融資”模式也不斷涌現。此外,保護模式的創新也十分必要,在保護的同時要尋求將自然資產“變現”的路徑和方法,并為當地居民提供替代生計,確保保護和恢復項目的可持續性。

結合當地社區的智慧,許多其他有效的區域保護措施可以實現積極、長期的保護效果和其他效益。最后,社會組織和其他社會各界也可以在紅樹林的保護、恢復和可持續管理以及促進國際交流中發揮重要作用。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責任編輯:高琳琳】

為你推薦

換一批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777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中報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獨家所有使用。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