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一帶一路”倡議自2013年提出以來,不斷推動中國與非洲在經貿、基建、環境等方面深入合作,促進非洲可持續發展,為非洲經濟增長、拉動就業、提升當地人民生活質量提供了新機遇,也進一步深化了中非友好合作關系。“一帶一路”倡議贏得了許多國家的信任,并有可能重塑非洲的經濟和政治格局。
作者:布拉希姆·法西·費赫里
(Brahim Fassi Fihri)
摩洛哥智庫阿瑪迪斯研究所主席
中非友誼源遠流長,歷久彌堅,經貿合作是中非互聯互通關系的主要推動力。近年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投資水平的提高,中非關系進一步加強,雙邊經濟合作、政治往來愈發頻繁。中非本著雙方共同利益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建立起更加全面的戰略伙伴關系。
2013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這正是中國與非洲及世界各地區關系不斷深化的縮影。
自1958年建交以來,中國和摩洛哥一直本著相互信任、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團結互助的宗旨原則,穩步發展兩國關系。近年來,特別是2016年5月摩洛哥國王穆罕默德六世訪華后,摩中兩國致力于通過建立戰略伙伴關系,進一步加強多邊合作,鞏固兩國之間的政治對話,促進貿易和投資。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對摩中關系和兩國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摩洛哥一直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并借此機遇發展本國經濟,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另外,“一帶一路”倡議還促進了兩國文化交流,推動雙方加深了解,增進互信。總而言之,“一帶一路”倡議促進了兩國之間的合作和伙伴關系,使摩中關系和兩國發展受益。
摩洛哥和中國近期不斷加強雙邊經濟合作,鞏固伙伴關系,在基礎設施、能源和貿易領域進行投資,推動兩國經濟發展。摩中經濟合作的一個突出案例,是由中國援建的丹吉爾地中海港。它是非洲最大的港口之一,已成為亞非歐之間重要的貿易樞紐,促進了摩洛哥的經濟發展。
此外,中國和摩洛哥還簽署了一系列旨在加強兩國經濟聯系的貿易協定與倡議。2016年,雙方簽署了一項自由貿易協定,使兩國間的商品和服務往來更加便利。中國現已成為摩洛哥機械、電子和紡織品等產品的主要供應國之一。中國還在摩洛哥投資可再生能源項目,中國企業參與了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廠之一——努奧光熱電綜合項目。該項目幫助摩洛哥減輕了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成為非洲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先驅。
“一帶一路”倡議旨在通過交通、電力和互聯互通的網絡建設,改善和加強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促進中國與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經濟增長與互聯互通。在此背景下,“一帶一路”倡議在多個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以肯尼亞的蒙內鐵路為例,這條鐵路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已于2017年完工。它聯通了相距近480公里的肯尼亞首都內羅畢與印度洋沿岸港口城市蒙巴薩,比此前的公路運輸方式成本更低,速度更快,安全性更高。這條鐵路為肯尼亞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做出了貢獻,是中非貿易全面發展壯大的重要例證。
“一帶一路”倡議在非洲的關鍵優勢之一是增加了對基礎設施的投資。通過投資電信、能源和交通網絡,該倡議有助于實現中非經濟的共同增長。除此之外,“一帶一路”倡議致力于通過解決環境、可持續農業、貿易、文化交流以及就業等問題,助力可持續發展。因此可以說,該倡議是中國與非洲及其他地區建立更深厚、更穩固關系的有效途徑。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去二十年中,非洲已成為全球國際事務中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
非洲自身具有的一系列特質,與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中設立的經濟與戰略目標高度匹配。第一,非洲的原材料十分豐富;第二,其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巨大;第三,非洲經濟傳統上是對外的,在資金、技術和專門知識方面需要依賴其他地區,因此十分歡迎國際投資者;最后,非洲的人口增長速度居世界首位。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一帶一路”建設對中非雙方都有重大意義。首先,它為中非加強經濟合作提供了機遇。近年來,中國已成為非洲的主要貿易伙伴,“一帶一路”倡議通過加強雙邊投資與貿易,進一步推動中非關系發展。港口、機場、鐵路等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有助于促進非洲貿易,加強非洲區域一體化。
其次,“一帶一路”倡議有助于增加外國對非直接投資,這對非洲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并且,“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基礎設施項目可以創造大量就業機會,促進經濟增長,改善非洲農村地區和服務薄弱地區的可及性,有助于減少貧困,提高當地人民生活質量。
最后,該倡議有助于加強非洲的環境可持續性。中國通過投資清潔能源項目和其他可持續技術,幫助非洲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促進環境可持續性。“一帶一路”倡議支持的可持續發展項目,有助于增強當地對氣候變化的抵御能力,促進綠色經濟增長。
自2013年提出以來,“一帶一路”倡議贏得了許多國家的信任,并有可能重塑非洲的經濟和政治格局。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倡議對中非關系以及非洲大陸的可持續發展具有諸多益處,雙方經濟合作的加強、外國直接投資的增加、以及當地環境可持續性的提升等就是證明。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本文原標題為 "Reshaping the economic landscape"
責編 | 宋平 辛欣
編輯 | 張釗
實習生莊舒涵、秦可、秦迦勒、喬靖雯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