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12月13日電 12月12日晚,由中國日報社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聯合主辦的“全球戰略對話(2022):全球發展與合作共贏”國際研討會在線舉辦。來自中國、美國、日本、巴西、意大利、印度和摩洛哥的知名智庫學者,圍繞“全球治理與政策協調”和“經濟發展與創新驅動”兩大全球性議題展開高端對話,發出合作共贏倡議。
中國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曲瑩璞在致辭中指出,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中國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就如何推進全球發展、實現合作共贏,他建議,一是維護國際公平正義,推動全球治理民主化;二是堅持開放包容共贏,推動各國發展現代化;三是促進中外民心相通,推動文明互鑒常態化。他表示,2023年是習近平主席正式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十周年,中國日報作為國家英文日報,將始終牢記聯接中外、溝通世界的重要使命,發揮自身優勢,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國共產黨故事,講好我們正在經歷的新時代故事,為促進中外民心相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貢獻。
中國社會科學院秘書長趙奇在致辭中表示,當今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2021年9月,習近平主席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將堅持行動導向作為促進全球發展的落腳點,明確指出重點推進減貧、糧食安全、抗疫和疫苗、發展籌資、氣候變化和綠色發展、工業化、數字經濟、互聯互通等領域合作,為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構建全球發展共同體指明了行動方向。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離不開中國。中國將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繼續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為全球發展事業注入更強動力、做出更大貢獻。
全球治理與政策協調
當前,全球面臨諸多挑戰和不確定性,與會專家圍繞世界各國如何更好地進行政策協調,中國如何更深入地參與全球治理展開深入交流。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公共事務學院教授杰弗里·薩克斯表示,現在是一個多極化世界,很多國家不希望存在某個單一的世界領導者;世界不想要霸權主義,世界需要的是和平與合作。人類社會相互依存度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國際社會亟待進行深入合作。他建議中國繼續向世界傳播合作信念,因為這樣的信念對于世界來說非常重要。對于中美這兩個大國之間的關系,薩克斯希望雙方增強對話。目前,美國缺乏對中國的理解,對話越多就越能增加相互理解的機會,讓雙方關系更有可能走出泥潭。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余永定則從宏觀角度介紹了當前世界經濟形勢。他強調,世界各國明年的經濟都會比較困難,應該加強各國和各地區的經濟合作與經濟政策協調,避免“與鄰為壑”。
印尼智庫東盟東亞經濟研究中心首席經濟學家木村福成從東盟、東亞的角度探討了全球合作和發展的問題。他認為,面臨新冠疫情和地緣政治兩大挑戰,盡管全球的價值鏈和供應鏈受到一些沖擊傳導,但是東亞地區的價值鏈以及最核心的國際生產網絡,在過去的危機中反而被證明是非常富有韌性的。他強調,除了貿易,經濟的其他部分也必須置于貿易規則之下,世貿組織的作用仍舊非常重要。除此之外,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東盟貿易協定、CPTPP等貿易協定的作用也非常重要。
摩洛哥阿馬杜斯研究所分析與出版中心項目主管、研究員阿明·卡巴吉表示,在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國和摩洛哥的友誼得到了加強,兩國在衛生領域開展了實質性合作。他認為,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能夠增強多方聯系、增進相互理解,中國與非洲、中國與阿拉伯的關系能夠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實現合作共贏。
經濟發展與創新驅動
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如何以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是全球解決發展問題的一個關鍵。與會專家圍繞如何加強全球合作實現共贏、如何開創世界經濟發展新局面發表了看法。
巴西旅游部前部長、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福鑫表示,在充滿緊張局勢的全球化時代,我們需要改革全球治理模式。在改革全球治理的過程中需要合作,更需要發展中國家的聲音。世界已經發生了變化,我們無法用老方法去解決一個變化中的世界的問題。七國集團(G7)顯然不適合成為一個討論世界經濟發展的唯一場所,我們不僅需要G20,我們更應該歡迎“一帶一路”倡議、“金磚國家”(BRICS)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等多邊機制和倡議,從而賦予那些真正需要發聲的人以發言權。
意大利經濟發展部前副部長、寧波諾丁漢大學金融學教授米凱萊·杰拉奇認為,中國和意大利、中國和歐洲的對話非常重要。對于歐洲來說,如果跟中國脫鉤,那就意味著與東亞大部分地區脫鉤,這是不可能的。“一帶一路”倡議對歐洲非常關鍵,意大利參與“一帶一路”共建的態度非常積極。他認為,“一帶一路”倡議能給歐洲人民帶來益處,會給歐洲乃至世界帶來和平和繁榮,希望“一帶一路”倡議持續煥發活力,推動世界經濟發展。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闡述了中國如何選擇一條能源和經濟發展的綠色轉型之路。他提出了三種類型的減碳策略:衰退型、增效型和創新型策略。其中,創新型減碳策略應該是未來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需要努力的主流方向,通過統籌增量與存量、未來減碳與當下減碳、創新與安全,實現減碳與增長雙贏,積極穩妥地推進綠色能源轉型。
印度社會科學研究理事會東北中心副主任約書亞·托馬斯表示,在21世紀,作為多元化、多極化區域的印太區域的崛起是非常重要的。印度、中國以及東盟國家的關系非常緊密。他說,過去人們能夠打破地理上的壁壘,現在可以通過一些多邊倡議和洲際走廊、區域和次區域合作進行更多交流,特別是民間層面可以有更多人文交流,讓我們的語言、文化和關系更加緊密,以此助力全球發展與合作共贏,從而促進亞洲乃至世界的繁榮。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合作局局長王鐳、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分別主持會議各環節,中國日報社美國分社社長紀濤作總結發言。
本次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中國日報新時代斯諾工作室、中國觀察智庫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