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10月29日電 以“把握機遇挑戰的中國與世界”為主題的第88次中國改革國際論壇今天在海南海口舉辦,中國銀行研究院院長陳衛東在論壇中表示,當前,我們正身處一個日益復雜且矛盾的世界,突出表現為世界既在不斷“膨脹”,也在出現“收縮”。全球經濟總量仍在擴張,但潛在經濟增速在逐漸放緩,明年可能會有1/3左右的經濟體陷入衰退;全球生產能力不斷提升,消費品種類日益豐富,但物價水平和居民消費成本逐漸上升;全球流動性極度充裕,資產價格波動性加大,而不少居民財富在縮水。
他認為,這些矛盾正是全球深層次、結構性問題的集中體現。
地緣政治沖突正在改變過去全球合作的基礎。中國與美國之間的經貿合作,俄羅斯和歐洲之間的經貿合作曾經是推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然而關稅、不斷強化的出口管制,戰爭和制裁使這些經濟體之間合作關系遭受重大沖擊。由此也導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關鍵零部件和能源市場分割,傳統地緣經濟格局面臨重塑。
全球產業鏈碎片化和逆向調整加劇了全球發展困局。產業鏈在全球的有序轉移,推動了全球經濟在過去幾十年的快速增長,各國都受益于自身稟賦參與國際分工合作。然而,目前一些發達經濟體積極推動產業鏈回流,有選擇地發展友岸、近岸外包,使得產業鏈運轉效率下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全球經濟碎片化將使產出下降2%,一些發達經濟體強行推動一些產業回歸本土將抬升企業生產成本,加劇國內通脹壓力。
伴隨全球經濟格局與合作機制發生深刻調整,國際金融市場劇烈變化,呈現新的周期性,結構性特征。全球利率水平逐步抬升,美元歐元離岸流動性收緊,進一步加速了全球衰退臨界點的來臨,引發了新興經濟體面臨的新風險。
美元進入新一輪超強周期,匯率超調反映全球經濟復雜變局。本輪各國貨幣匯率波動的主導因素是美國通貨膨脹大幅攀升,美聯儲快速、高強度加息。近期,美元指數一度突破114,創20年來新高,升值速度大幅超過前兩輪美元升值周期。各國貨幣匯率變化成為反映當今全球經濟復雜變局的新窗口。全球超過85%的貨幣匯率承壓,歐元、英鎊兌美元匯率接近平值,而部分新興經濟體貨幣貶值幅度高達30-40%,紛紛陷入貨幣危機。此輪全球匯率波動成為“美國的貨幣,全球的問題”的生動注腳。
全球流動性分層分化加劇,國際金融風險傳染機制深刻演變。隨著美聯儲不斷提高利率,國際資本大幅回流美國,搶購中長期美國國債,2022年1-8月,全球流入美國的國際資本規模超過11000億美元,已經超過2010年以來的年度最高值。美元大規模回流美國本土,形成了離岸美元流動性的緊縮效應,成為引發全球國際金融市場風險的原因。
美元流動性收緊的傳染鏈條發生新變化,貨幣市場基金、其他投資基金、養老金等非銀行金融機構成為風險傳染的重要環節,金融風險燃爆點與歷史規律發生顯著變化。
全球債務風險觸及紅線,脆弱國家債務危機達到臨界點。在疫情沖擊下,全球債務規模高速增長。2022年上半年,全球債務總額達300萬億美元,較疫情前增加40萬億美元,占全球GDP的比重為349%,處于歷史峰值。隨著全球金融市場收緊,60%以上低收入國家面臨債務困境,25%的新興市場正處于或接近債務困境,2500億美元債務存在違約風險,占所有新興市場外債的20%,阿根廷、土耳其、黎巴嫩、巴基斯坦等15個國家主權債務風險急劇攀升。
面對國際形勢更趨復雜嚴峻,中國在積極采取措施予以應對。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國將保持戰略定力,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探索適合自身國情的中國式現代化之路。
中國擴大內需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將推動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共同富裕、鄉村振興深入推進,中等收入群體將持續擴大,城鄉差距和區域差距將進一步縮小,國內市場的持續擴大與升級將成為中國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的重要基礎。
隨著國際政經格局劇變,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外部風險明顯增多。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方向不會改變。國際環境復雜變局提醒我們,越是開放越要重視安全,越要增強自身競爭能力、監管能力、風險防控能力。一方面,堅持做好自己的事情,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強化糧食、能源、產業鏈供應鏈等關鍵領域安全的能力建設,提升應對外部風險沖擊的基礎。另一方面,努力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系,推動全球治理體系的不斷完善。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特征更加明顯。如何積極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科學把握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中國如何進一步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如何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將給世界經濟帶來怎樣的影響,是國內外關注的重要議題。在此背景下,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中國日報社、中國銀行與中國公共外交協會于10月29-30日在海南海口合作舉辦以“把握機遇挑戰的中國與世界”為主題的第88次中國改革國際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