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8月29日電 8月29日,2022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網絡文明國際交流互鑒分論壇在天津召開。敦煌研究院文物數字化研究所所長俞天秀分享了文物數字化的探索過程,“數字敦煌”成果為推動中華優秀文明借力數字技術創新性轉化、創造性發展提供了絕佳范本。
俞天秀介紹,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遺產,作為絲綢之路上非常重要的節點,敦煌莫高窟從古至今帶來了經濟文化的繁榮和互動。
上世紀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提出了數字敦煌計劃,希望能把敦煌栩栩如生的彩塑和豐富多彩的壁畫永久地保存下來。
截止到目前,經過將近30年的數字化,已經完成了278個洞窟數據采集,164個洞窟圖像處理,還有彩塑三維重建,有一批非常珍貴的歷史檔案底片。
在俞天秀看來,通過科技手段,讓很多到不了敦煌但又非常喜歡敦煌的人能夠直觀了解敦煌。“數字化展覽可以不受文物本身屬性限制,可以走出國門向其他國家做很好的展示。”
俞天秀表示,網絡文明如果要進行傳播的話,首先需要把文化遺產進行數字化,數字化成果可以應用在不同領域,線上線下等不同場合展覽。
自2016年上線以來,“數字敦煌”資源庫平臺利用現代數字技術拍攝、掃描、獲取、存儲了敦煌30座石窟的文物信息,為學術研究和多元利用提供無限可能。
“截至目前,已有美英等幾十個國家的學者通過這一平臺了解敦煌,點擊量達到1680多萬。”
俞天秀表示,數字敦煌通過互聯網平臺搭建了國際敦煌學研究橋梁,能夠讓世界人民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共享文化遺產,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發展。
8月29日,2022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網絡文明國際交流互鑒分論壇在天津開幕。論壇以“加強網絡文明交流互鑒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國內外政府、企業、研究機構等代表,圍繞網絡文明傳承發展、網絡文明交流互鑒、網絡文明開放包容等主題進行探討,為促進網絡文明交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營造清朗網絡空間提供精神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