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數字經濟大有可為。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實施“數商興農”工程,推進電子商務進鄉村,加快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推進智慧農業發展。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今年要大力抓好農業生產,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完善和強化農業支持政策,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促進農業豐收、農民增收;加快發展鄉村產業,發展數字鄉村。
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陳萌山、德勤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許思濤、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毛學峰、中國農業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李軍等專家學者發表文章,探討數字新技術、新業態如何支持鄉村振興。部分專家學者認為,淘菜菜打造從農田到餐桌的直供直銷網絡,有助于推動分散的農戶深度融入供應鏈、直連萬億城鄉新消費市場,創新農產品流通體系,促進農業豐收、農民增收。
(圖說:湖北秭歸,新鮮的臍橙搭上互聯網快車)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黨組書記陳萌山針對當前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面臨的痛點、如何利用數字技術為農業賦能等問題,聚焦“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持續提出提案。陳萌山詳細分析了中國農業產業頑疾,并以社區電商為例,討論了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的創新業態對農產品流通的價值。
他指出,中國農業的結構性矛盾是供給過剩,“小農戶對接大市場”的命題還未得到根本性破解,而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有效支撐了農村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有力促使中國農產品流通和銷售形成發展新格局。其中社區電商就是互聯網企業參與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典型代表。以阿里旗下社區電商平臺淘菜菜為例,依托阿里特有的數字技術和多年沉淀的農業基礎設施,淘菜菜打通產銷全鏈路,一頭直連農產品基地,一頭通過百萬小店服務千家萬戶,構建了一張從農田到餐桌的直供直銷網絡。由于打通生產端的“最先一公里”和消費端的“最后一公里”,淘菜菜大大縮短了流通環節,能有效解決農民要增收、消費者要高品質生鮮農產品的問題。淘菜菜的數字化流通網絡,讓分散的農戶深度融入供應鏈、直連萬億城鄉新消費市場,對農業領域具有重大意義,也讓農民分享了農業數字化成果,推動農民增收和共同富裕。
(圖說:淘菜菜構建從農田到餐桌的直供直銷網絡)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毛學峰在對中國“三農”領域的長期研究中,同樣關注到分散農戶無法有效率地對接大市場的問題。他認為,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大背景下,阿里巴巴旗下社區電商平臺“淘菜菜”,可被看作一個“升級版的農產品市場交易平臺”,具有很多探索性及制度建設性意義。淘菜菜擁有商品集散和價格形成功能,在技術賦能的支持下,淘菜菜打破了時空競爭,減少了中間環節,使交易更加高效。此外,淘菜菜還可以通過傳遞價格信號,改造農業生產的生產端,進一步推動農業生產環節的再造,有利于提高農產品質量,加速農產品品牌形成,形成品牌溢價,并真正實現優質優價,最終實現農民增產增收,充分體現了產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的融合。
中國農業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李軍同樣指出,“淘菜菜”為農產品流通模式創新提供了新思路。從流通和零售端看,這一模式能有效降低農產品銷售時空的不確定性而導致的損耗,對促進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的轉型升級也有積極作用。同時,“淘菜菜”通過資源整合、多模塊支撐和數字化建設,將“夫妻小店”升級為“云菜場”、“多能店”乃至“品牌店”,減少了進貨成本高和庫存積壓的風險,增加了收入,也優化了收入結構。
德勤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許思濤則從非常時期推動供應鏈融合的角度,發文指出“淘菜菜”如何成為了穩定應急時期糧食供應安全、并讓農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徑。他提出,從2020年起,隨著新冠疫情對國內居民生活用品供需鏈條的影響加速了社區電商的進化,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得益于對本地供應鏈的數字化整合以及流通效率的大幅提升,以阿里社區電商平臺淘菜菜為例,通過建立多級供應體系、本地供應和外地供應的綜合體系,將供應鏈化整為零、形成融合式供應鏈,并將應急供給建立常態化、數字化運營機制,社區電商在各地搶險救災過程中已經逐漸實現了本地應急,極大推動了居民食物供應鏈穩定,并最終作為社區電商代表助力了擴大內需和鄉村振興等重要國家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