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0月30日電 10月30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在第87次中國改革國際論壇上作了題為《提高科技自立自強能力 需要處理好四個重要關系》的發言。他圍繞提高科技自立自強能力需要處理好的幾個重要關系談了幾點看法。
一是在科技創新的體制環境建設上,要處理好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與優化科學發展大環境的關系
十八大以來,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黨中央國務院發布實施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勵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科技人員的改革和政策舉措,大大激發了全社會的創新活力,為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奠定了良好的社會基礎。
但與科技自立自強的要求相比,科技管理體制和科學發展大環境仍有待進一步優化和完善。隨著我國科技創新從技術追趕逐步轉向前沿技術創新,科研的不確定性增加,傳統的強調計劃、時間控制、過程控制、結果控制的線性管理方式已經很難適應前沿創新和基礎研究的規律和特點,弊端和不足越來越凸顯。一個突出的表現就是,現行的制度和政策設計對創新的風險性和不確定性考慮不足,容錯性和容敗性不夠,容易導致研究機構和研究人員不愿意從事風險較高的創新活動,從而不利于產生原始性、顛覆性的創新成果。
二是在科技創新資金投入上,要處理好應用研究與基礎研究、政府財政投入與社會多元投入的關系
基礎研究是重大技術創新的源頭。進入新發展階段,要提高科技自立自強能力,除了繼續攻克未掌握的成熟技術、應用性技術以外,還必須以更大的力氣在更多前沿技術和基礎研究方面實現并跑甚至領跑。
“十三五”以來,我國R&D支出快速增長,總量已居世界第二,R&D強度也超過歐盟平均水平。但基礎研究投入不足是一個明顯短板,2018年我國基礎研究投入強度(基礎研究支出/GDP)僅為0.12%,遠低于主要創新國家0.4%-0.7%的水平。我國基礎研究強度過低的主要原因是投入來源相對單一。研究發現,主要創新型國家均形成了以政府為主導,企業、高校、非營利機構為補充的多元化基礎研究投入格局。而我國基礎研究投入不僅以政府為主,而且中央財政占絕對大頭。因此,今后需要在繼續加大財政投入的同時,通過適當的引導和鼓勵,撬動更多社會資金支持基礎研究。
三是在科技攻關的模式上,要處理好新型舉國體制與創新生態系統的關系,充分利用好市場力量。
當前,我們亟需在重大核心科技領域加強攻關、實現突破,因此要發揮好新型舉國體制的作用。不過,從中長期來看,更加艱巨的任務是建設一個充滿活力的創新生態系統,讓更多前沿技術從中源源不斷涌現出來。應該看到,與幾十年前相比,我國企業所積累的創新資源與能力已今非昔比。在民用領域,我國已經產生了一批技術積累深厚,創新能力強的大型民營企業。構建新型舉國體制,促進科技自立自強,需要在發揮好傳統優勢的同時,充分利用好改革開放以來所形成的企業力量、市場力量、社會力量,形成合力。
四是要處理好自主安全與開放合作的關系,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加強開放創新
自主創新意味著我們需要掌握科技發展和創新應用的主動權、主導權,不斷推動和加強前沿科技領域的自主知識產權布局。但自主創新和集中攻關絕不等于關起門來搞創新。歷史經驗已經充分說明,封閉是絕沒有出路的。盡管我們面臨個別國家的科技遏制和打壓,但我們必須堅定不移走開放創新之路,尤其是在一些關鍵制度上擴大開放力度。同時,要積極推進國內外人才、技術和科技計劃等各方面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全球高端創新要素提高我國科技創新能力。
最后需要強調的是,只要本著合作共贏的理念,就不難看到,中國提高科技自立自強能力的努力,對于國際科技界、企業界、科技人才等來講,都會帶來重大發展機遇。國際企業、研究機構不僅有機會參與中國重大研發項目,也有機會分享研發成果,共同開發中國市場,共同求得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