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2020年全國兩會將于5月21日拉開帷幕,宣傳文化領域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在今年兩會上將關注哪些問題?過去一年間,他們有哪些新作為?本報從今日起開設《代表委員履職故事·我的這一年》專欄,報道代表委員的履職故事。
全國政協委員張自成:大運河文化遺產亟待摸清家底
記者 章紅雨
“騎上自行車,從北京出發,一路領略著大運河風景到杭州,那該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全國政協委員、文物出版社社長張自成向坐在對面的《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憧憬道。
原來,2019年張自成履職主要做了三件事,其中一件便是4月跟隨全國政協有關領導同志赴山東考察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一路實地調研下來,張自成說大運河無愧于中國最豐富的文化長廊的稱謂。
贊嘆之余,張自成也為大運河“著急”,因為從南到北,無論是博物館展品還是特色小鎮文創產品,要么品種少,要么單調重復,原因在于對運河文化遺產資源缺乏系統而全面的整理與研究。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摸清大運河文化遺產資源底細,就是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基礎。張自成告訴記者,綜觀大運河資源建設,河道水系資源的保護和生態環境資源的修復已引起高度重視并有了較為統一的要求和工作規劃,但文化遺產資源全面而系統地收集與整理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首先是文化遺跡遺物底數不清。張自成說,一方面運河流經區域大部分未進行過系統考古調查發掘,地下文物遺存分布情況不清。另一方面地上文物遺存情況底數也不清楚,大量低級別和近現代文物遺存在很多地區且沒納入保護視野。
其次,文獻檔案資料底數不清。張自成認為,大運河歷史文獻檔案資料內容極為豐富,涉及歷代治水思想、工程、河務、漕運、運河區域社會發展狀況等多方面。其中與大運河相關的檔案資料(主要為奏折、報告、批示、決定、勘察、設計、輿圖、圖紙等)就有1.5萬多件。
此外,古籍文獻有1000多種,涉及運河專書、明清會典等官修政書類書、明清《實錄》以及二十五史的《河渠志》、《食貨志》、《地理志》、運河流經區域的省府州縣志書、文人筆記、外國使者商團傳教士的相關記述等。契約、碑刻、家譜、民歌民謠、民間文學、傳說故事、民間文藝等民間文獻,更是數量不明。
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在此背景下,摸清大運河文化遺產資源,無疑是一個亟待得到的答案。張自成認為,開展大運河文獻檔案資料的普查登錄工作需要多部門協同作戰,并將相關資料及時組織整理出版。
不僅如此,互聯網技術可為摸清大運河文化遺產添翼。張自成說:“建立大運河文化遺產資源數據平臺,打造大IP,非常有利于全國乃至世界了解中國大運河文化的瑰麗。”
全國人大代表郭建華:“我要當好農民的代言人”
記者 袁舒婕
“對不住啊對不住,我還在拍片子,晚點兒再和你聯系。”5月8日、5月9日、5月12日,每當《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撥通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電影發行放映公司經理郭建華的電話時,她總是重復著這句話。
忙碌是郭建華的常態,她是一名堅守了44年的電影放映工作者。這些年來,郭建華利用放電影的機會向群眾征求意見,在全國兩會上提出了關于文化、農業、法治等方面的建議共38項,件件都被采納。“很多老百姓會來到放映場和我說心里話,我提的建議,都是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形成的。傾聽民聲,反映民意,這是人大代表的職責。”郭建華說。
郭建華多次提出關于農村電影放映的建議,通過科技電影和扶貧電影幫助農村和農民脫貧致富是她當下最關心的課題。在去年的全國兩會上,郭建華提出,希望建設鄉鎮數字電影院,通過科技電影實現扶智、扶志“雙扶”,增強困難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在郭建華等人的推動下,祥符區委、區政府把放映科技電影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列入了為民要辦的實事之一,納入了財政經費預算。這一年多來,在電影放映過程中,郭建華也重點在貧困村放映被群眾稱為“富民電影”的“雙扶”故事片。
不僅放電影,郭建華還參與拍攝電影,推出的科教片《咱家花生好收成》深受老百姓歡迎。“我們開封就是花生主產區,花生是開封的驕傲。”郭建華說,她連續6年帶開封花生參加全國兩會,就是為了提升開封花生的知名度,幫助農民增收。最近這一年,郭建華一直在醞釀拍攝下一部關于花生的科教片,一部針對疫情的科教片也正在劇本撰寫之中。郭建華說:“我們是在利用電影聲情并茂的優勢和電影中生動的故事,對基層群眾扶貧,將科教知識傳遞給老百姓,讓農民看一場科技電影,學一門致富技術。”
今年,郭建華還將在全國兩會上繼續提出與農村電影放映有關的建議,繼續推進農村電影院的改善工作。圍繞基層普法、農村先進文化建設方面,郭建華也將帶來她的建議。
從一名普通的農村電影放映員到全國人大代表,郭建華深感責任重大:“我覺得作為人大代表,應該有責任、有擔當。放電影是我的最愛,每當我坐在銀幕前,隨著銀幕上的故事和觀眾產生共鳴的時候,就是我最幸福的時候。我會像堅持放電影一樣,踏實地當好一名人大代表,當好農民的代言人,為鄉村振興鼓與呼,讓更多農民獲得物質食糧與精神食糧雙豐收。”
(章紅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