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热国产手机免费视频,日韩精品无码按摩精油,狠狠狠的在啪线香蕉27194,亚洲色精品vr一区二区

中印攜手抗擊貧困 破解人類共同挑戰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印這兩個人口最多的國家和兩個文明古國之間的雙邊關系日益成為國際社會和兩國自身的主軸。如果說本世紀上半葉由中美關系定義,那么下半葉或將由中印關系定義。全球繁榮,甚至全球和平,將日益依賴于中國和印度,以及兩國合作的程度。

中印攜手抗擊貧困 破解人類共同挑戰

來源:中國日報網 2019-10-12 09:4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習近平重要著作《擺脫貧困》英文版、法文版在第二十四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展覽。新華網發(趙冰攝)

編者按:

中國問題專家、中國改革友誼獎章獲得者羅伯特·庫恩認為,同為人口大國的中國和印度走在各具特色的不同發展道路上,兩國同為發展中國家,也都面臨著扶貧減貧問題。盡管兩國的貧困人口在成因、數量和程度上存在差異,但是在反貧困的經驗等方面可以相互借鑒。

10月11日,庫恩在《中國日報》發表題為《中國和印度可以共同抗擊貧困》的評論文章稱,進入21世紀以來,中印這兩個人口最多的國家和兩個文明古國之間的雙邊關系日益成為國際社會和兩國自身的主軸。如果說本世紀上半葉由中美關系定義,那么下半葉或將由中印關系定義。全球繁榮,甚至全球和平,將日益依賴于中國和印度,以及兩國合作的程度。

以下為文章摘編:

盡管中國和印度之間仍存在一定分歧,但中印關系的重點應該是兩國如何合作,利用彼此的優勢和經驗。

庫恩《中國和印度可以共同抗擊貧困》文章截圖

首先,兩國的戰略愿景驚人地相似,在兩國的短期和長期愿景中,減貧都是核心,而正是這種明確的共同性可以促使中國和印度為了共同利益而共同努力。

印度的反貧困運動有三大理念:包容性增長、經濟快速發展和農業轉型。針對個人的行動包括保健和營養、教育和技能發展以及性別平等。

在印度總理莫迪的愿景中,基礎設施建設非常重要:高速鐵路、內河航道、連接所有村莊的全天候公路、連接25萬個村莊的寬帶設施。

而基礎設施則是中國引人注目的扶貧成功經驗的根本推動因素之一,中國有句老話:“要想富,先修路。”

2019年1月,湖南花垣縣十八洞村村民領取產業收益金。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 攝

近幾年,我的研究重點是中國的精準扶貧實踐,因而對中國的扶貧運動有切身體會。

改革開放的幾十年里,中國領導人把重點放在了經濟增長上,讓數億中國人擺脫了貧困。

2013年,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理念。“精準”是指為每個貧困家庭定制個性化的脫貧方案。中國的精準扶貧,每年使1000萬至1400萬人擺脫絕對貧困,其成功與否取決于嚴格、量化和透明的程序。脫貧標準除了以年收入標準方法衡量,還包括要有足夠的醫療、教育、甚至衛生設施,如是否有沖水馬桶。

中國扶貧采用了多種扶貧方法:產業扶貧,創造可持續發展的微型企業;異地搬遷,將人們從偏遠地區轉移;提供教育和培訓;為生活在環境脆弱地區的人提供生態補償;還有社會保障、醫療補貼和對失業者的直接補貼。每個貧困家庭都得到了幫助,每個村莊都有指定的官員來執行有針對性的措施。省、市、縣、鄉、村五級黨組織負責人共抓扶貧。第三方機構定期和隨機進行評估,以確保準確性。

這些年來,我走遍了中國許多地方,包括最窮的地方——“這就是為什么,盡管我自以為對中國很了解,我還是對我的發現感到驚訝。”

每個貧困家庭都有自己的檔案,一個名副其實的筆記本,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目標計劃,以使每個家庭擺脫絕對貧困,每個家庭的脫貧進程都定期受到評估并集中報告。2019年初,中國生活在絕對貧困中的人數已經下降到1660萬,中國有望在2020年消除所有絕對貧困。

中國和印度如何攜手合作,分享經驗,團結起來抗擊貧困?

為了促進這一進程,不妨在北京和新德里設立“扶貧機構”研究所,效果有三:

第一,推動兩國減貧程序、項目和經驗雙向交流。

第二,優先實現減貧的數字化,如遠程醫療和互聯網教育。

第三,中國和印度能夠在其他發展中國家開展扶貧合作,綜合彼此的程序、項目和經驗。

研究所還應發布包括白皮書、研究報告、個案研究、手冊等材料,定期舉辦會議和專家交流。

中國表示,中國的智慧和經驗可以為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解決人類面臨的問題提供新的途徑。印度指出,其獨特的發展經驗可以成為世界的典范。傳統觀點認為中國和印度是天然的競爭對手,但消滅貧困的目標卻可以使兩國成為天然的盟友。

(關于作者:羅伯特·庫恩是美國庫恩基金會主席、中國問題專家,2018年榮獲中國改革友誼獎章。)

(羅伯特·庫恩)

【責任編輯:涂恬】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777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中報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獨家所有使用。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rx@chinadaily.com.cn
C財經客戶端 掃碼下載
Chinadaily-cn 中文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