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度貧困是當前尼日利亞面臨的最大問題。布魯金斯研究所“世界貧困鐘”項目最新的一份報告顯示,尼日利亞已經取代印度,成為世界上極端貧困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而在尼日利亞,極端貧困人口數仍以每分鐘六個人的速度迅速攀升。“世界貧困鐘”2018年5月末的數據顯示,尼日利亞的極端貧困人口數量為8690萬。而最近聯合國的預計則顯示,這些極端貧困人口每天的生活費僅不足1.9美元。而與此同時,中國的貧困人口數量卻在不斷減少,在扶貧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當前擺脫貧困的最簡單方法是創造就業。1990年時中國的極端貧困人口數量還高達7億5600萬。那么,中國是如何使其14億人口成功擺脫貧困的呢?
首先,中國政府制定了一個以五年為周期的綜合扶貧攻堅規劃以及實施策略,確定了可量化的目標、時間表以及負責官員的獎懲措施,并始終主導該扶貧計劃的實施。作為中央政府的決策機構,中共政治局負責制定規劃并下發至各省縣鄉鎮政府進行實施。這樣的安排大大提升了規劃的實施效率。同時,中國政府還為扶貧項目預留了大量的資金預算。中國的扶貧面向多個領域包括農村基礎設施、農業補助和貸款優惠等,從而鼓勵貧困人群通過自身努力走出貧困。
全球的貧困線標準為每天可支配收入為1.25美元。在1981年到2013年期間,中國帶領8億5000萬人口走出貧困,其極端貧困人口比例從88%驟降至1.85%。據世界銀行報告統計,僅2012年到2013年,就有大約1億中國人口擺脫了極端貧困,這相當于每天25萬、或每分鐘200人的速度。聯合國的一項報告指出,中國使世界76%的貧困人口走出貧困,是世界上成功扶貧人數最多的國家。這些成就離不開中國各級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堅定決心”、中國人民的不懈努力以及各大高校等機構的鼎力支持。在扶貧問題上,中國政府的務實態度、現代化和改革開放政策以及“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精神值得尼日利亞借鑒。
尼日利亞當前的貧困形勢和40年前的中國頗為相似。中國用自己的行動回應了國際上的質疑聲音,而現在尼日利亞是時候握住中國伸出的援手了。尼日利亞政府需要認識到目標明確是扶貧的重中之重,只有有針對性的扶貧政策才能讓中國發現最為貧困的群體并為之提供幫助。為實現到2020年的扶貧目標,中國舉國上下齊心協力共克時艱的精神值得尼日利亞以及南南合作和一帶一路倡議中的其它發展中國家學習。因此,尼日利亞政府應制定一個有具體目標和時間線的總體規劃來進行扶貧,并繼而推動GDP和人類發展。有了中國的扶貧政策作為借鑒,尼日利亞在這點上便具有了后發優勢,將在人類共同發展事業上取得新的成就。
作者Ehizuelen Michael Mitchell Omoruyi(邁克爾)為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院尼日利亞研究中心的執行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