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將它們的名字反著拼(dog——god),還是根據它們的名字(canine)認為它們實際上有九條命,狗(犬科動物)確實是崇高的,甚至是神圣。
幸好,出于某種原因,它們決定被人類馴化,搖擺著尾巴跟在直立行走(雖然極少品行正直之輩)的愚蠢人類后頭。
數萬年前,在人類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狗決定讓項圈束縛住自己,丟棄自己的狼性,陪伴在人類左右,吃著人類給的骨頭,而不是和群狼一樣,撕碎人類脆弱的脖頸,將其當作開胃菜。
你可能會問,馴化后的犬類為何會對剛愎自用的人類忠心耿耿?
這我不知道,但是不得不說,在我們砍伐森林、破壞熱帶草原的時候,它們沒法兒說話——只能發出一個詞(嗚!嗷嗚!汪!……這主要取決于地區)也許是一件好事。
如果它們突然能夠說話了,承認和我們一起只是為了享用免費的吃食,讓我們保護它們免受土狼的攻擊,那該怎么辦?
那這得多叫人郁悶啊。
再讓我們來看看古人是怎么說的。
在唐朝(公元618-907)時期,文人墨客各領風騷,揮灑華章無數,其中部分作品曾提到這位人類最好的朋友。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李白在《訪戴天山道士不遇》中吟詠道。
詩中“犬吠”一詞,令人讀罷心馳神往,同時兒時的喧囂浮現在腦海,勾起了淡淡惆悵。
而杜甫在他的《兵車行》中不經意間透露出,我們經常不把我們的狗兄弟當回事兒。
“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說回現代,飼養寵物狗的潮流經久不衰,這也證明了它們良好的適應性。
幾千年前,當社會組織還處于畜牧階段的時候,狗被用于看守綿羊和其他草食動物,避免它們跑出牧羊人的視線——同時,它們也急切地渴望著“主人”去宰殺這些反芻動物,然后扔幾塊骨頭給它們。
每天晚上當我們回到家時,忠誠的小狗崽都會搖著尾巴撲過來迎接我們,如果這還不夠鞏固人犬之間永恒的友誼的話,別忘了,地震后幫助我們在廢墟中搜救傷患,幫助盲人穿過繁忙的十字路口的可不是貓和金魚。
關于作者:安德魯·帕賽克(Andrew Pasek ),中國日報外籍專家。
(編譯:沈家歡;編輯:齊磊)